本周是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在4月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透露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几个显著成绩——2019年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在我国缔结、以我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视听表演北京条约》即将生效;中国在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提升至第14位,较2018年上升3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
2020年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收官之年,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1)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高了: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11.6%
前不久,我国首次发布了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0.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1.6%,具备了一定规模,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7%,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有关报告及数据也显示,中国在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提升至第14位,较2018年上升3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
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指发明专利密集度和规模达到规定标准,更多依靠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符合创新发展导向的产业集合。例如,信息通信、新装备制造、新材料、医药医疗、环保产业等,体现了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的新进展,反映的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成效。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重视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定期开展相关统计研究并发布统计数据。比如,欧盟2019年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欧盟专利密集型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达到了16.1%,我国占GDP的比重是11.6%。
虽然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占GDP比重比欧美国家还暂时落后4.5个百分点,但申长雨认为,我国相关产业规模在未来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在我国缔结、以我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即将生效
4月28日,《视听表演北京条约》就将生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在我国缔结、以我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彰显了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一项国际版权条约。2012年6月20日至2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中国北京召开“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成功缔结《北京条约》。2020年1月28日,印度尼西亚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批准书,成为该条约关键的第30名成员。根据《北京条约》的生效条款,其将在30个有资格的有关方交存批准书或加入书3个月之后生效。因此,《北京条约》将在2020年4月28日起正式生效。
《北京条约》为保护表演者提供了清晰的国际法律框架,加强了表演者的经济权利,赋予作品表演者依法享有许可或禁止他人使用其在表演作品时的形象、动作、声音等一系列表演活动的权利,让表演者得以与制作者分享视听制品的收益。
该条约还向表演者授予精神权利,使其能够制止不署名或歪曲其表演的行为。条约充分体现了网络环境下新技术发展的要求,首次向表演者提供数字环境中的保护,使表演者的权利得到进一步承认和更全面的保障。
《北京条约》的缔结和生效,将全面提升国际社会对表演者的保护水平,推动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和视听产业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先生表示:“《北京条约》加强了视听表演者对其表演的权利,这可以转化为收入的增长,并促进给我们所有人带来愉悦的视听产业的经济可持续性。”
(3)企业出海的专利“护甲”更稳了: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位
4月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了5.899万件专利申请,超过美国(5.784万件)跃升至第一位,成为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
申长雨表示,这一发展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持续提升,企业也更加重视在海外的知识产权布局。
PCT,全称 ,中文名为《专利合作条约》,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该条约目前有150多个缔约国,提交一份PCT专利申请即可受到多个国家的专利保护,是企业出海过程中重要的专利“护甲”。中国从1994年正式成为《专利合作条约》(PCT)的成员国,也是这个条约的主要参与者。
按照PCT国际专利申请人的分类,中国企业和高校的表现十分抢眼。2019年,中国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441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排名第一,中国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927件)排名第五,排名前十的企业申请人中包括4家中国企业。在高校方面,加利福尼亚大学以470件国际专利申请蝉联第一,清华大学(265件)位列第二,之后是深圳大学(247件)、麻省理工学院(230件)和华南理工大学(164件)。排名前十的高校中,有4所来自中国。
申长雨还表示,中国知识产权部门将大力支持企业在国外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PCT国际专利申请实现量质提升,促进全球的创新发展。对于企业在海外维权,我国已成立了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该中心将帮助企业在海外处理一系列知识产权维权问题,同时推动企业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做好相关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工作。
(4)《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目标已基本实现
今年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收官之年。2008年,我国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申长雨表示,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2007年至2019年,国内(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8.4万件增长至186.2万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从235.3万件增长至2521.9万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数量同时也大幅增长。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优良植物新品种等持续增加。
其次,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除了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43亿元,是2007年的近20倍。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自2007年的85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410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
更重要的是,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基础环境进一步夯实。“我们基本建立起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78.98分,整体步入良好阶段。”申长雨说,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战略的认知率由2008年的3.7%提升至2017年的86.3%,创新发展、品牌消费、知识付费等日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在国际上,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已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知识产权海外布局,不仅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去年跃居世界首位,通过马德里体系提交的国际商标申请量也位列全球第三位。
这些成绩,都为我们下一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申长雨还透露,我国正在抓紧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目前初稿已基本形成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报请中央审议。